2024-11-29 2024台灣AI新創地圖發布!4大AI發展趨勢一次看
2024台灣AI新創地圖發布!4大AI發展趨勢一次看
2024.11.27
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(AIF)與台智雲AI超算加速器合作,於11月25日共同發佈「2024台灣AI新創地圖」(Taiwan's AI Startup Map 2024)。本次地圖主要列入成立8年內新創,並依據企業導入AI所需的基礎建設及垂直產業應用進行分類。企業可依據自身需求,從中尋找合作夥伴。
2024台灣AI新創地圖 《知勢》
自2023年起,生成式AI迅速席捲媒體版面,技術迭代與應用工具如雨後春筍般湧現,但這些是否真正加速產業AI化的腳步?是AIF過去一年持續關注的議題,也是眾多新創企業密切追蹤的技術趨勢。
累積十年的基礎建設,成果已在多個領域展現實用價值
全球AI生態系統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。知名投資人Matt Turck在《The 2024 MAD(ML, AI & Data)Landscape》報告中指出,2024年機器學習、人工智慧和數據(MAD)領域已擴展至 2,011家企業,較往年增加578家,與2012年最初版本僅有139個家企業形成鮮明對比,充分展現了產業的快速擴張。而近幾年風聲水起的生成式AI,這股成長動能主要得益於過去十年對數據基礎建設的持續投資,其成果已在媒體、研究、金融、法律等多個領域展現出實質的應用價值。
國外調研機構如Gartner也認為,AI至今已經發展了幾年,今年是企業組織必須交付和執行AI的時刻。也就是說,AI應用不再只是實驗或小型專案,必須成為真正的產品或服務,讓過去幾年的投資可以開始回收,同時還能因應未來風險與可能變化。無論AI技術多麼吸睛、為新創堆疊出前所未見的估值,最終都要回到實際的變現問題——如何創造商業價值並且從中獲利,這才是任何生意發展的核心。
然而,觀察台灣現況,根據2023年台灣產業AI化大調查,僅有10.2%的企業能成熟運用AI於不同專案。2024年9月AIF與Google Cloud共同發布的調查更指出,台灣企業整體AI準備度指數平均為54.08。儘管多數企業已認知人工智慧與算力資源的重要性,但實際執行力度與方法都仍有待提升。
數據、技術還是垂直應用,新創如何為企業加值?
考量到台灣企業AI導入率約三成,且AI導入涉及組織多面向的整合與轉型,本次地圖特別從企業需求出發,結合AI準備度的五大面向:數據力、技術力、運算力、治理力及創新力,依新創服務特色與應用領域進行分類,為企業與新創搭建更有效的合作橋樑。
首先,在基礎建設區塊,主要由專注於數據、技術與運算服務的企業所構成。數據資源包含了專注於產業數據搜集與整合服務,以及提供雲端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的數據平台服務企業。企業的「數據力」不僅僅是指企業收集和管理數據的能力,更重要的是指企業應用數據的能力。數據是企業推動AI最重要的基礎,強大的數據力也是成功導入AI的關鍵要素。然而,許多企業在數據收集、管理和應用之間存在明顯落差,導致AI導入效果不佳。
尤其是製造業,例如汽車製造、設備製造業,過去以精密技術勝出,這幾年都希望快速趕上數位轉型與AI浪潮,但對於如何將數據與實體產品結合、並進一步創造新的價值,卻始終存在很大的挑戰。許多企業在開始動手導入AI時,很快發現資料不夠:有些是根本沒蒐集,有些蒐集了但沒有整理;有些是蒐集也整理了,但方向不對⋯⋯資料的問題怎麼解?不少新創便針對場景的資料進行搜集,並提供對應的分析與解決方案。
另一方面,零售服務也是高度依賴客戶數據的產業,尤其近年來,隨著各類社群媒體崛起,如何將整合多種來源資訊,形成有效的消費者洞察,不僅是企業的需求,也可以看到許多新創結合企圖結合AI技術,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。
企業如何與外部團隊合作,添增能量?
「缺乏資料」跟「缺乏人才」向來是台灣企業導入AI最大的關卡,不分產業、不分企業規模大小,幾乎沒有例外。如果企業沒有能量組建技術團隊,藉由外部團隊協助就是個好方法,由於各AI技術領域擅長解決的問題不一樣,企業可依自身需求匹配最適合的技術合作夥伴。
但在這幾年製作AI生態系地圖的經驗中,我們也發現到,不少台灣新創企業雖然擁有技術能力與服務體系,甚至累積了不少實務案例,但往往缺乏實際的產品。專案導向與產品思維是兩種不同的商業模式:前者重視客製化解決方案,後者則著重於建立可複製、具延展性的商業模式,建議團隊在聚焦技術與服務的同時,應該更明確地將專案成果轉化為具備市場潛力的產品,從而實現長期價值與規模化發展。
在這樣的產業脈絡下,SaaS(軟體即服務)企業預期將扮演更加關鍵的角色。這類企業提供即用即取的AI解決方案,大幅降低企業導入AI的技術門檻與初期投資成本。此次獲選未來之星的慧穩科技,其所開發出的「WinHub.AI」,便是一個提供客戶大語言模型、電腦視覺、數據分析 (AutoML)、專家系統與傳統演算法之融合式AI SaaS平台解決方案 (Fusion AI SaaS Solutions),為客戶開發與使用所需之AI模型,讓使用者能依據產業知識直接運用AI工具,減少對軟體工程師與資料科學家的需求。這種降低使用門檻的方向,為人才短缺的問題提供了一個可行的解方。
在治理力方面,除了AI應用上需考量的風險管理,還包括了組織管理等議題,企業必須要能整合技術、運算、資料才能完成AI的基礎設施,AutoML、NoCode、MLOps等平台皆是作為輔助功能,企業仍須仰賴自身的治理能力。
在補齊企業的基礎能力後,企業如何將競爭者無法複製的核心能力和獨特資源,透過AI來改善與鞏固這些優勢,持續強化企業競爭力,便是創新力所注重的事。在這次的地圖中,也有部分新創從原本的領域知識中出發,結合AI技術開發出產業特定解決方案。如提供產業解決水質不穩定,增加水回收率與節能減碳問題的臥龍智慧環境、協助水產養殖業者進行魚蝦監控的海盛科技。
我們也發現,除了製造、醫療這種場域較為固定的產業之外,找不到最佳的AI應用場景,是新創一直需要面對的挑戰。
為什麼台灣的產業AI化發展速度不如預期?Google前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認為,除了市場規模不足,多數企業數位化程度不足之外,缺乏想像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。例如,作為全世界少數可以做無人機的地方,且身處地震頻繁的地區,台灣在地震發生時,卻需要土耳其協助用無人機做3D模型給我們,很顯然就是對於應用缺乏想像。
除此之外,在主權AI的應用上,除了算力問題,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努力,包括如何確保繁中模型的品質,是否可以鼓勵企業透過合作交流彼此的訓練資料,一起變強。而在算力面,若能加上節能技術,搞不好能保有優勢。在人才面上除了培養基礎模型人才,能否加強海外合作?最後,則是如何運用晶片優勢獲取關鍵技術,透過跨國平台合作,提升繁中模型品質。這些都是政府可以施力之處。
同時,我們也觀察到幾個重點與趨勢,值得與大家分享:
一、生成式AI技術應用,資安挑戰仍是企業在意的點
生成式AI的出現,幫助我們能快速學習各個領域的知識。讓過去被視為「專業」的知識,變得更容易理解和應用。
此次生態系地圖調查中,我們再次詢問提供AI服務或產品的新創企業:「生成式AI熱潮,是否對企業造成影響?」多數企業表示,這波AI熱潮為新創企業帶來顯著效益:不僅大幅提升了曝光度和服務機會,更重要的是,社會大眾對人工智慧的認知逐漸深入,有效降低了企業與客戶間的溝通成本。
越來越多生成式AI應用服務被開發,這些服務有些是從原有的產品延伸,企圖降低使用者使用產品的門檻;但也有些僅是利用Prompt技術,串接API功能打造對話型機器人,提供問答服務或是不同的介面,而這類服務若缺乏核心競爭優勢,往往需注意被ChatGPT等大型平台取代的風險。
值得提醒的是,資安問題更是企業在採用AI時的首要考量。根據AIF在2024年初發佈的台灣產業AI化調查,高達27.1%的企業在評估AI應用時,最為憂心的是可能的資料外洩風險。這不僅凸顯了技術人才的缺乏,也反映出企業對AI應用的審慎態度。
二、軟體如何結合硬體優勢,找出獨家應用
在今年6月26日的《2024國鼎論壇》中,簡立峰也提到,未來需要注意的四大科技技術發展方向,包括模型兩極化、雲端服務+AI、Edge AI新戰場,及機器人再起,後兩者將是台灣的機會。因為當終端有一個AI的使用環境,那麼相關的應用就能被開發出來。
他提醒,台灣現在擅長硬體,但也要花一點資源去想想看怎麼應用AI,特別是Edge AI出來後,台灣可以做什麼?例如機械手臂、腳踏車或是任何硬體加了AI,會不會不一樣?簡立峰認為,台灣目前的腳步雖然晚了一點,但還不算太晚,因為全世界不過才「挖礦」1年多,可以分出一些賣鏟子的獲利來挖礦,否則產業將過於單一集中,最後可能會出現自己打自己的狀況。
三、讓AI學會感知世界的空間智慧
史丹佛大學教授李飛飛博士2024年4月在溫哥華舉辦的TED大會中,介紹新創公司World Labs所開展的AI發展方向:「空間智慧」(Spatial Intelligence),不僅是電腦視覺技術的進階發展,更代表AI與現實世界互動的重大躍進。
李飛飛表示,「空間智慧賦予機器不僅能彼此互動,更能與人類及三維世界展開深度對話,無論是在現實還是虛擬空間。」她藉由一張貓咪將要打翻牛奶的照片解釋空間智慧概念。人類可以藉由照片中的視覺資訊,如貓咪、桌子、杯子的位置,彼此的相對關係等,立刻知道即將發生什麼事,以及該採取什麼行動。
史丹佛大學的研究成果也展現了空間智慧的實際應用潛力,例如,AI能從平面照片生成立體的3D模型,及在醫療人員是否遵照清潔措施、患者是否有跌倒風險等,這些應用提供了空間智慧在各領域的廣闊前景,例如,AI能從平面照片生成立體的3D模型,以及與醫學院合作測試AI感測器能否感知醫療人員是否遵照清潔措施、患者是否有跌倒風險等。
四、AI Agent會是未來嗎?
Landing AI創辦人吳恩達多次提及AI代理(AI Agent)是2024年最值得關注的AI趨勢之一,無論是面向消費者(2C)或者面向企業(2B),AI代理服務已見雛形。
AI代理(AI Agent)目前並無統一且明確的定義。常見的定義是,一個能理解其周遭環境,從中學習且能聰明地與之互動以便解決問題的系統。AI Agent技術的重要性,在於能自主執行複雜的任務,減少人類介入,可以明顯減少人為錯誤同時提升工作效率。這些代理能按照預定目標進行決策,並在變動環境中學習與適應。可應用的地方包括自動客服、推薦系統、智慧家庭等。但也伴隨著挑戰,特別是在倫理與隱私領域,包括自主決策可能會導致預期外的結果,甚至引發安全問題。如何確保其透明性、公平性和可控性將是未來關鍵。
面對快速變動的產業環境,在新創團隊與人才能量累積之餘,如何對接產業的需求將是新創的機會與挑戰。AIF以推動產業AI化為使命,多年來積極推動多項計劃,深入了解企業的需求,以期賦予企業AI能力,積極搭建產官學研的交流平台,以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優勢。
台智雲AI超算加速器專注聚焦為AI新創夥伴提供完善的商業發展資源和技術支持,台智雲搶先全球市場推出AI Foundry Service(AFS)生成式AI代工服務,提供給新創夥伴最新的AI模型應用、福爾摩沙大模型(Formosa Foundation Model)和AI算力部署服務,打造高安全、高效能的一站式AI解決方案。協助新創夥伴發展AI技術、商品和市場應用,期望成為AI新創推動商業加速的關鍵平台。
本文授權轉載自《知勢》,原文標題:2024 台灣 AI 新創地圖發布:落地應用與 AI 代理人將是觀察重點(一)(二)
2024台灣AI新創地圖發布!4大AI發展趨勢一次看|Meet創業小聚 https://meet.bnext.com.tw/articles/view/51882
活動花絮